【幸福家校】教育先行、成长相伴
让教育改善家庭 让家庭助力教育
作者|邹玉珍
深圳市龙岗区五园小学
家庭教育理念:修正自己、影响孩子,让我们小步前进,做更好的父母。
关于二胎生活的大宝陪伴
看别人养二胎,就像一场盲人摸象。展示给你一条腿,你便觉得大象应该是一根柱子;展示给你一扇耳朵,你便觉得大象应该像个蒲扇。你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大象,殊不知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。
二胎累不累,累。特别是两娃一起哭的时候;二胎苦不苦,苦。特别是两娃一起病的时候;二胎好不好,好。特别是两娃一起笑的时刻。
不经历其中,不知道当中的跌宕起伏。一帆风顺的时候,二胎当然是锦上添花;偶有波澜的时候,二胎当然显得负担有余、幸福不足。对二胎生活,绝对不能用单纯的“太累”“太苦”去形容,当中悲喜交加、冷暖自知。
我为嗷嗷待哺的小儿苦恼过,想到重走红军二万五长征就内心忍不住颤抖:生产的劳累,料理新生儿,月子里流不尽的产褥汗,玩屎玩尿的酸爽,那些观望深圳凌晨三点,四点,五点,六点的惆怅心情……还有从mini变成了plus+变形了的自己。然而二胎,是没办法矫情的。一边是呱呱坠地的新生儿,一边是面对新生活、艰难适应的大宝需要妈妈照顾。新生儿吧,料理好吃喝拉撒倒也不碍事,只要精力足够,这些都不是问题;只是看到三岁半的大宝退行厉害、缺失安全感的模样,那真是让人最为心疼的时刻:他口是心非,明明心里想要妈妈陪,却喊着要爸爸带睡觉;上最爱的奥尔夫音乐课情绪突然失控,大哭要回家,说想爸爸。爸爸带到楼下去玩耍,见到昔日好友,他竟理都不理,就要像口香糖一般黏在爸爸身旁。去幼儿园上学更是拉锯战,要么大哭大喊着要“休学”,要么到了幼儿园,非要黏在保育老师身旁,一刻不离。而当我尝试搂着这个性情大变的“小刺球”跟他好好聊聊天的时候,他挣脱我而去自顾自地玩他心爱的赛车……有那么一瞬间,我觉得老二的到来,把老大的成长给全毁了!那么阳光灿烂、招人喜爱、我一手带大亲密养育的小男孩,怎么突然变成了“问题小孩”……
我焦虑,我惶恐,我怀疑自己。时间就像钢索桥,左边老大,右边老二。二胎妈妈走在中间,左倾右歪,找不到平衡点。只能心怀愧疚,步步艰难。两个孩子,真的不是1+1那么简单,小的哭、大的闹,妈妈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,不要说1+1大于2,简直就是1+1等于无限大好吗!作为行动派的我,马不停蹄地查阅书籍,咨询前辈,请教心理专家。
知识就是力量,王秋英教授宽慰了我。她告诉我,一个人眼里首先有母亲,才会有世界。不是孩子的退行行为,你又如何确认前期对他的陪伴与照顾是对的呢?!因为孩子感觉不到完满的爱,所以没法面对他人;保护自己,唯有关闭。生活让大人忙乱,也彻底改变了孩子的生活。他感受到了中心的转变,只有让他感受到你们不变的爱,他才能不慌不乱。
我如释重负,孩子,我多想抱抱你,这个特殊时期,当分离焦虑和特殊敏感期碰撞在一起,你心情焦灼难耐,你明白一切的发生可是你无从表达,你用不怎么可爱的方式批刺保护自己,你的不当行为都不过是在追求归宿感和价值感,寻求父母的关注而已,我们愿意用爱、耐心、理解去陪伴你。
于是,爸爸召开家庭会议,跟爷爷奶奶普及了孩子最近系列问题的根源,引导爷爷、奶奶不要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过分指责,或者贴标签“你是哥哥,你要……”,全家统一思想认识,教育才能形成最大合力;其次,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放下焦虑,从退行、叛逆行为找问题,去理解他行为背后的意义。我和队友用时间用精力、用爱心、用耐心各种陪陪陪,参加大宝幼儿园的“故事爸妈进课堂”活动,让老人家照顾小宝,一并参加大宝幼儿园的“过大年”活动,爸爸“偷偷”带他去游乐场开赛车……他感受到爸爸妈妈仍一如既往地重视他,甚至多数时候“丢”弟弟在家,和他共享特殊时光,他开心地说:“爸爸妈妈最爱的是我”。慢慢地,大宝情绪稳定并有了很大的进步;最后,我们还让哥哥参与家庭大事。如照顾弟弟,帮助妈妈一起给弟弟换尿片,递奶瓶,一起讨论“旅行计划”……好在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,二胎的苦与累也不是永不消失的。慢慢地,大宝的表现超过我的期许,他又能开开心心地跟小伙伴玩耍了,而二宝呢,也逐渐长大,和老大的互动越来越多,一家欢声笑语,其乐融融。
人啊,总是在经历了震惊、磨合、混乱、不安之后,逐渐走向稳定。然后发现一家人在一起笑嘻嘻的,就很幸福。毕竟所有的艰难困苦,终成过去。
孩子是父母的老师,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早教,让我们在一起不为焦虑的环境裹挟,不被外界评价左右,做走心的父母。
人生是体验,我感激当下的美好。
\ 生命是独立的个体
——关于两娃的话
家有二娃。两个男孩。大家都嘲笑我处于鄙视链的最低层——两个“会疯”银行的行长。当然在现如今放开三胎政策的大背景来说,也许我还有逆风翻盘的机会。
老二叫乐乐,活脱脱土匪一个。人狠话不多。能动手解决的绝不跟你说那么多。20个月大,声音娇滴滴其实很汉子,上串下跳腿脚利索,是个灵活的“小胖纸”。他喜欢跟着哥哥姐姐一起疯,“怕”字怎么写应该从来不知道。他能屈能伸,狠起来是条汉子,萌起来撒娇哭闹也让你没辙,那饱含九曲回肠的哭声让人听了就感觉是受了天大的委屈,就算是哥哥有时候看了,也会深感其段位之高,摇头摆手甘拜下风。最让妈妈头痛的一点就是他看到书就绕道而行,就算他不看书,看到哥哥在一旁安安静静地看书了,他也要悄无声息地溜过去趁哥哥不注意,一把抢过书丢一边去。他做什么事都不太在乎外界和他人,那些关于老二善于察言观色、左右迎合在乐乐这里是不存在的。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给了他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,老母亲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!
老大满满是另一种风格。暖男一枚。天使宝宝的标签从小粘贴到大。他能用好好说话解决的问题就绝不跟你动手。还记得他第一次脚摔伤破了皮(被大伯和猪队友忽悠骑平衡车从一个极陡的坡冲下来,整个人重心不稳,整个人飞腾出去擦破了膝盖),他能一连几天做什么事都不得劲:“我受伤了……”甚至一度以为自己的脚不能再动了……他遇到障碍物能找大人帮手自己绝对不轻易尝试没把握的事。他从来不做任何有一丁点危险可能的事情,毫不夸张的说,他连学步期都没摔过一跤!从安全系数上来说,倒是令人省心的很。他学东西特别快,一岁半已经念诗,认识数字和英文字母,路上开的车不管是豪车还是国产小车基本上车标都能喊个遍。最近痴迷仪表盘,喜欢赛车,对弟弟很友好,从不争风吃醋,尽管偶尔会冒出一句:“妈妈,我不想长大,不想当哥哥了。”
俩娃性格偏好全然不同,本以为带二胎定能轻而易举,谁知又是从头再来,几乎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冥冥中,我感觉我的人生,也许真的是奔着某个大奖去的。
同一个爸妈,同一个环境,截然不同的娃。再次确认了气质性格是天生的,只有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后天可以维护的。作为爸妈的我们,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,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、爱好和潜能,也应该有不同的发展路径。承认和尊重个体的生命独特性,为生命独特性的实现创造条件才是我们要做的最要紧的事情。
加油吧,两个小伙子,尊重生命的多样性,愿你们都能成为自己!
\ 第一次和孩子谈论“死亡”
每天临睡前,都会和孩子们大战一番,然后是静静地躺着,开始我们的“聊天大会”。
这一天,满满问我:“妈妈,我六十三岁的时候,弟弟六十岁,那你呢?”我想了下,决定告诉他真相:“那会我九十三岁,都不知道死了没。”
他有点疑惑,“为什么?”
“没什么,人都是会死的,老了就死了呗。”
“那死了还有爸爸妈妈吗?”
“可能看不见摸不着,但是心里和脑袋里都有爸爸妈妈。”我搂着他,轻声的说。
“不是的,我是说还有没有爸爸妈妈?”他眼眶已经红了,声音哽咽。
面对才5岁的他,我还是没有办法太残忍地诉说着真相。“有的,只要你想,爸爸妈妈都会在你身边的。”
他抱住我:“妈妈,我想要你是神,这样你就不会死,能一直陪着我。”
“嗯,我会是你的神,永远陪着你的。”
我终究还是给了他一个童话结局,不知道他到底信不信。
人终究免不了这个结局,但是,这个过程中因为有了新生命的牵扯,所以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活。
伴随着孩子的安然睡去,我也陷入了沉思。
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,很多时候我们忌讳谈论死亡,这是一个太沉重的话题。人生的必经阶段为什么这么难以开口,因为它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悲伤。然而,悲伤的色彩是父母灌输给孩子的。蒙台梭利说:“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,只有正确认识了死亡,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,更加尊重生命、热爱生活。”对于生命教育,淡化、回避都不是积极的态度。我们总以为孩子还小,不懂事,但正是由于年幼,他们能用清澈的眼睛看世界,用更坦然积极地心态面对死亡。所以说,生命教育任何阶段都合适,只要有契机家长都不应回避。
打这以后,我开始有意识地让他接触关于“死亡教育”的绘本,如《爷爷变成了幽灵》《不曾离去的爱Loss&Love》《奶奶的皱纹》《獾的礼物》,我们在讨论中了解不要忘却那些曾经对我们给予过关爱和支持的人,因为“死亡并不是最可怕的,遗忘才是”。
我们一起种植西红柿,在观察花开花谢,体会生命是有周期的;在孩子的宠物兔贾斯伯不幸丢失以后,我们一起收拾好小兔子曾使用过的笼子、饭碗,并安排了贾斯伯的告别仪式。我和他坦然地谈起我刚去世不久的外公,跟他分享年幼的我是如何被外公捉弄吸了一口香烟的故事,外公是如何宠溺我,给我买了梦寐以求的自行车……他眨巴着眼睛,好奇地问我:“妈妈,那你要怎么才能再见到老外公呢?”我认真地回答:“老外公的身体已经火化了,我们看不到他了;但是他一直活在我们的心里,我仍能时刻感受到他的爱,也许,他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存在。”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。
生命只有一次,对生命多一份敬畏,对生活多一份热爱。我们有义务让孩子正确认知死亡、了解生命、尊重生命。生命教育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,它并不是一本书,一场讲座,一部电影就能说清道明的,我想,它应该是一根教育的绳串起我们对孩子所有的爱。
图片来源:网络
编辑:黄惜娜
审核:皮青标